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配套题库(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八版什么时候出)

资料名称: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



资料名称: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



阅读地址:http://shuyue.100xuexi.com/ebook/162561.html



或进入“书乐学堂”官网查询;?



*************************************************************



内容简介:








1.目录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第12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第13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第14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第15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16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17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18章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第19章 经济增长
 第20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第21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第22章 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第二部分 课后习题
 第12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第13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第14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第15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16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17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18章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第19章 经济增长
 第20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第21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第22章 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第三部分 章节题库
 第12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第13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第14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第15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16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17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18章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第19章 经济增长
 第20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第21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第22章 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第四部分 模拟试题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2.试读内容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第12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东北大学2003研;中国政法大学2003研;江西财经大学2004研;华中科技大学2005研;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06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研)


答: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


2.gdp与gnp(东北财经大学2003研;辽宁大学2004研;山东大学2005、2011研)


答:(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gdp与gnp这两个统计指标在统计思想上反映了是按国土原则还是国民原则进行统计的区分。gdp按国土原则进行统计,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由本国国民所创造,都被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np按国民原则进行统计,凡是本国国民收入,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内,都被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3)国外要素支付净额(nfp)是指本国生产要素在世界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本国付给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就可以通过国民生产总值减去国外要素支付净额获得,即gdp=gnp-nfp。





3.国内生产净值(武汉大学2001研;北京邮电大学2010研)


答: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简称ndp,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里,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国内生产净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减去所有常住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即:ndp=gdp-资本折旧。


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双重角度来看,ndp的价值要远远大于gdp,也即衡量一国经济总量用国内生产净值指标要比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优越得多。相对于gdp,ndp考虑到了“消耗”或者说“折旧”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真正诠释了生产、增长及总价值与消耗、效率、净价值之间的关系。





4.个人可支配收入(武汉大学2002研;东北大学2004研)


答: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简称为pdi)是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包括私人非盈利性机构)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消费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个人收入不能全归个人支配,因为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即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和储蓄的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个人可支配收入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的生活水平。





5.储蓄—投资恒等式(北京师范大学2001研)



需要注意的是,储蓄—投资恒等式是定义恒等,没有实际意义。这里的恒等是从国民收入会计的角度,就整个经济而言,事后的储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以及外国对本国的储蓄)和事后的投资总量相等,而后面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投资等于储蓄,是指计划投资(事前投资)等于计划储蓄(事前储蓄)所形成的经济均衡状态。





6.gdp折算(平减)指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4研;武汉大学2008研;北京邮电大学2013研)


答:gdp折算(平减)指数是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是按从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dp折算(平减)指数公式为:



gdp折算(平减)指数用来衡量在基期年和所考察的年度之间发生的价格变化,这个指数与消费价格指数不同,因为它的权数随不同商品所占的份额的改变而改变。因为gdp折算(平减)指数是以涉及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计算为基础的,所以它是一个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状况的具有广泛基础的价格指数。


gdp折算(平减)指数的优点是范围广泛,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趋向。缺点是资料较难搜集,需要对未在市场上发生交易的商品和劳务进行换算,并且可能受到价格结构因素的影响。





7.绿色gdp(北京师范大学2007研)


答:绿色gdp也称绿色国内生产净值,是指在名义gdp中扣除了各种自然资源消耗之后,经过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净值。


大体上,绿色gdp=gdp-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退化损失-(预防环境损害的支出+资源环境恢复费用的支出+由于优化利用资源而进行调整计算的部分)。绿色gdp这个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的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绿色gdp揭示了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资源环境成本,成为新的发展观指引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概念和指标。


以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过程中付出的代价、不能反映居民的福利水平等。正因为gdp指标有这些局限性,在关于gdp的争论中,国际组织引入绿色gdp的新概念。世界银行1997年开始利用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来衡量一国(地区)的真实财富。尽管绿色gdp目前在核算上还存在不少技术难题,但这一设想的方向是正确的,也符合科学发展观。





二、简答题


1.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这三者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有何区别?(上海理工大学2003研;北京工商大学2005复试)


答:总支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总和,它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和国外支出即净出口。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作为财政政策的工具,对总支出的影响是不同的。


(1)税收对总支出的影响


税收是政府强制、无偿地从个人和企业手中取得的财政收入,因此税收的变动会对消费和投资产生较大影响。比如,政府通过降低税率或一次性减税的方式减少税收,对于消费者来说,其可支配收入增加,进而消费支出也会增加,对于投资者来说,减税意味着更高的投资回报率,所以也促进了投资支出,社会总支出因此增加;反之,社会总支出减少。税收对总支出的影响是间接的,并且具有反向作用。


(2)政府购买对总支出的影响


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如购买军需品、机关办公用品、政府雇员报酬和公共项目工程所需的支出等。政府购买是一种实质性支出,有着商品和劳务交换的实际交易,因而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其规模直接关系到社会总需求的增减。购买支出对整个社会总支出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在总支出水平过低时,政府可以提高购买支出水平,如举办公共工程,直接增加社会整体消费支出水平,以此同衰退进行斗争。反之,当总支出水平过高时,政府可以采取减少购买支出的政策,降低社会总的消费支出。可见,政府购买可以直接且正向影响总支出。


(3)转移支付对总支出的影响


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这是一种货币性支出,政府在付出这些货币时并无相应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发生,因而不能直接对总支出水平产生影响。在总支出不足时,失业会增加,这时政府应增加社会福利费用,提高转移支付水平,从而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水平,社会总支出因而增加;在总支出水平过高时,通货膨胀率上升,政府应减少社会福利支出,降低转移支付水平,从而降低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社会总支出水平。可见,转移支付对总支出的影响是间接的、正向的。





2.请指出以下各项交易是否能计入我国的gdp;如果能,请说明其分别是gdp中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及净出口中的哪一部分;如果不能,请说明原因:


(1)国内消费者购买一台二手的海信电视机;


(2)国内投资者购买2000股海信电器股票;


(3)海信电器库存电视机增加一万台;


(4)也门政府购买1000台新的海信电视机;


(5)政府向海信公司的下岗工人提供失业救济金。(南开大学2010研)


答:(1)国内消费者购买一台二手的海信电视机不计入我国的gdp。理由如下: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消费者购买的这台二手海信电视机在生产时已计入当年gdp,不能再计入当期gdp。


(2)国内投资者购买2000股海信电器股票不能计入我国的gdp。理由如下:购买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购买股票对个人而言是一种投资,但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因为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是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厂房、设备或存货的行为。


(3)海信电器库存电视机增加一万台需要计入我国的gdp,属于库存投资的增加,应计入投资部分。


(4)也门政府购买1000台新的海信电视机需要计入我国的gdp,是gdp中净出口的一部分。


(5)政府向海信公司的下岗工人提供失业救济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不能计入我国的gdp。理由如下: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并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因此不计入gdp。







(1)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这项综合经济指标未扣除生产过程资本损耗的折旧费用,所以称为“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包含的只是最终产品和劳务,不计算生产中耗费掉的中间产品的价值。









4.在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中,一个经济体一年所生产的总产量恒等于售出的总销售量,而现实中,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才是常态,这中间有什么矛盾吗?简述其中的道理。(中央财经大学2004研)


答:这中间没有矛盾。分析如下:


在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中,一个经济体一年所生产的总产量和销出的总销售量,是实际发生的总产量和总销售量,也就是事后发生。根据国民经济核算的原则,事后的总产出和总供给必然相等。而总供给和总需求是指事前计划的总供给和总需求,计划中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不一定相等,两者之间没有矛盾。


对国民经济核算可以用支出法、生产法和收入法。生产法反映了一段时期内一国生产总量,支出法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这四方面的总和,实际上反映的是经济体的总销售量。由于任何生产的产品或服务都要销售出去(存货投资在广义的总销售量中),用支出法和生产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必然相等。因此,一个经济体一年所生产的总产量和总销售量必然相等。


而总供给和总需求反映的是事前社会意愿的供给和需求。当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时,企业意愿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恰好提供给居民,社会经济达到均衡状态。当总供给和总需求不相等时,即意愿总供给不等于意愿总需求,就会出现非意愿的投资或者需求不能满足的情况,从而导致物价和国民产出的变化,社会经济处于非均衡状态。


综上所述,国民经济核算的会计原则导致一年总产量和总销售量必然相等,但计划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不一定相等,这两者之间没有矛盾。





三、计算题


1.设a国某年国民收入经济数据如下:(单位:亿美元)


个人租金收入
31.8


折旧
287.3


雇员报酬
1596.3


个人消费支出
1672.8


营业税和国内货物税 
212.3


企业转移支付
10.5


国内私人总投资额
395.3


产品和劳务出口 
339.8


政府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力
534.7


产品和劳务进口 
316.5


净利息
 179.8


财产所有者的收入
130.6


公司利润
182.7


统计误差?
-0.7


(1)用支出法计算gnp、nnp、ni。


(2)用收入法计算ni、gnp、nnp。(上海理工大学2002、2003研)


解:(1)按支出法计算:


gn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出口-进口)


=1672.8+395.3+534.7+(339.8-316.5)


=2626.1(亿美元);


nnp=gnp-折旧=2626.1-287.3=338.8(亿美元);


ni=nnp-营业税和国内货物税-企业转移支付-统计误差


=2338.8-212.3-10.5+0.7


=2116.7(亿美元)。


(2)按收入法计算:


由gnp=个人租金收入+折旧+雇员报酬+营业税和国内货物税+企业转移支付+净利息+财产所有者的收入+公司利润+统计误差,故有:


gnp=31.8+1596.3+212.3+10.5+179.8+130.6+182.7-0.7=2630.6(亿美元);


nnp=个人租金收入+雇员报酬+净利息+财产所有者的收入+公司利润+统计误差,即:


nnp=31.8+287.3+1596.3+212.3+10.5+179.8+130.6+182.7-0.7=2343.3(亿美元);


ni=个人租金收入+雇员报酬+营业税和国内货物税+企业转移支付+净利息+财产所有者的收入+公司利润+统计误差=31.8+287.3+1596.3+179.8+130.6+182.7-0.7=2120.5(亿美元)。





2.下表给出某国某年国民收入的统计资料:



要求:(1)按收入法计算gdp;


(2)按支出法计算gdp;


(3)计算政府预算赤字;


(4)计算储蓄额。(中南大学2005研)


解:(1)按收入法计算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100+10+30+30=170(亿元)。


(2)按支出法计算gdp=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90+60+30+(60-70)=170(亿元)。


(3)政府收入-政府支出=所得税-(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购买支出)=30-(30+5)=-5(亿元),即政府财政赤字为5亿元。


(4)四部门经济中,根据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可得:



即储蓄余额为55亿元。





3.某经济实体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显示(单位:亿美元)净出口=150、净投资=1250、消费=1600、资本折旧=500、政府税收=1000、企业间接税=750、政府支出=2000、社会保障基金=1500、个人消费=5000,公司未分配利润=1000、公司所得税为500、个人所得税为800。


计算:gdp、ndp、ni、pi、dpi。(武汉大学2009研)


解:(1)gdp=消费+投资(净投资+折旧)+政府购买+净出口=1600+(1250+500)+2000+150=5500(亿美元)。


(2)ndp=gdp-资本折旧=5500-500=5000(亿美元)。


(3)ni=ndp-间接税=5000-750=4250(亿美元)。


(4)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基金=4250-1000-500-1500=1250(亿美元)。


(5)dpi=pi-个人所得税=1250-800=450(亿美元)。





4.某统计资料如下:



分析上面的资料并回答如下问题:


(1)国民生产净值;


(2)净出口;


(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个人可支配收入;


(5)个人储蓄。(青岛科技大学2010研)


解:(1)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资本折旧,而资本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800-300=500(亿元),因此国民生产净值=4800-500=4300(亿元)。









5.某一经济社会生产六种产品,它们在1998年和2001年的产量、价格如下:



求:(1)1998年和2001年的名义gnp。


(2)以1998年为基期,2001年的实际gnp。


(3)计算2001年的gnp折算指数,2001年价格比1998年价格上涨了多少?2001年相对1998年的通货膨胀率是多少?(上海理工大学2003研)


解:(1)1998年的名义gnp为:


1.5×25+7.5×50+6×40+5×30+2×60=37.5+375+240+150+120=922.5(美元)


2001年的名义gnp为:


1.68×30+8.35×60+7.2×50+5.5×35+2.5×70=50.4+501+360+192.5+175=1278.9(美元)


(2)以1998年为基期,2001年的实际gnp为:


1.5×30+7.5×60+6×50+5×35+2×70=45+450+300+175+140=1110(美元)


(3)以1998年为基期,2001年的gnp折算指数为:



可见,物价水平上涨了15%,即2001年相对1998年的通货膨胀率为15%。


四、论述题


用gdp衡量国民经济活动的缺陷是什么?(华中科技大学2006研;武汉大学2011研)


答:gdp是现代国际社会用来衡量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极为重要的指标。虽然gdp概念被普遍运用,但是它在衡量各国经济活动时,却并非一个完美无缺的指标。作为一个衡量一国经济水平的指标,gdp有以下几个缺点:


(1)gdp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真实生活水平


因为gdp的统计数据基本上是根据市场交换而获得的,对那些虽没有经过市场交换,但却对人们生活水平有重大影响的经济活动就不能通过gdp反映出来。例如,在一个自给自足程度较高的经济社会,其gdp数据一定低估了人们的实际生活水平。所以,由于每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结构不同,gdp便不能作为一个精确的衡量标准加以比较。另外,人们的休息、娱乐也是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gdp对此却没有反映。假如gdp的下降幅度不至于严重影响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而当减少劳动时间造成gdp这种下降时,人们可能会因获得更充足的休息时间而感到幸福。


(2)gdp不能反映一个国家的产品和服务的结构


比如两个国家的gdp相同,其中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主要在于制造导弹、武器等军用品;另外一个国家却主要在于建立学校教育设施、文化体育中心以及公园等娱乐场所,则gdp无法对两者的差别作出反映。而这两个国家在产品和服务上结构的不同,对各自国家人民的生活影响很大。


(3)gdp不能反映产品和服务的进步


由于gdp的数据是根据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格统计而得,而生产技术水平的进步可能会降低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因而gdp不能反映出这种技术水平的进步。例如现在生产出来的汽车要比半个世纪以前生产的汽车质量、性能都好得多,但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现在的生产成本可能

比过去低得多,而gdp对此却无法反映出来。


(4)gdp的统计有一定的误差


gdp许多数据是根据抽样调查得出来的,其中包含一定的误差。有些数据是根据人们的申报得出来的,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在申报时往往并不反映真实情况,因而统计出来的数字存在一定程度的虚假成分。此外,由于各国的情况不同,具体的政策规定不同,故统计出来的gdp并非基于同样的标准。





——内容来自【书乐学堂】


为您推荐